”生活处处有中医”中医文化通俗分享
2《教家人学中医》系列文章之:走近中西医学编者按作为在国内共存的两大医学体系,很多人都不明白,都是为了达到治病的目的,看中医和看西医有什么区别?
也有很多人认为,看西医是治标,看中医是治本,有更多的人认为,急性病要看西医,好得快,慢性病就要看中医,慢慢调理身体。
其实,以上的看法均比较片面,那么,在理解它们的区别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中医,什么是西医。
?什么是西医??
西医的起源就在这二三百年之前,是发源于西方国家的医学。
随着人体血液循环的发现、显微镜创造,西医学渐渐成熟,慢慢地通过解剖学认识人体的各个器官,通过精细的显微镜认识导致人体生病的细菌、病毒、真菌,然后继续不断发展,创造了许多评估病情的手段,如听诊器、叩诊法、体温计、血压计、血糖计等等;再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人体更细的认识更加丰富,如什么细胞负责免疫,什么细胞负责代谢,什么神经控制哪部分肌肉或哪部分功能,对人体的认识不断走向微观,以致于以后不断发展的治疗手段,都是为纠正人体的“失偏”而来,例如细菌感染了(肺炎、尿道炎、胆囊炎等等)用抗细菌药物,体内长东西了通过手术切了它,组织老化了(如白内障、关节障碍了)换了它,有坏的肿瘤细胞了用药物去对抗它……到今天,甚至可以通过手术更换肾脏、心脏、肝脏等。而最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中,也是通过药物来调节血管、血容量、降血糖的激素、以及血液的粘稠度来治疗的。
上述,这就是西医治病的大概。
??什么是中医???
中医是根于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自然医学。
西医进入中国只有多年的时间,在这之前的几千年的时间里,古人都是通过中医来诊疗疾病的,古代有看内科病的中医,有看外科的中医,甚至有专科病的中医(如眼科、儿科),也很显然,古代的中医外科不能像现在的西医那样能开腔剖腹,切胆换肝,这是必须承认的不如西医的地方。
古代的中医包括中药、针灸、艾灸、推拿等等,在这主要讨论指导这些疗法的理论。
中医是自然医学,因为她的理很多与大自然的理相同,说根于传统文化,因为她离不开阴阳、五行的哲学推理。大自然有春夏秋冬、有生长收藏、有温热凉冷,这和四季二十四节气引起的大自然气的变化有关,人体顺应自然,也有这些变化。因此,在人的体内,有气的生长收藏的变化,而主管这些变化的,就是不同的脏腑。这是和西医针对病原体、病灶的不同之处,中医通过调节失调的脏气或祛除外感的邪气,而达到恢复气的流通无畅的目的,从而恢复人体的健康,是与西医学完全不同的两种认识体系。
问中医治标,西医治本?
答不是!
西医通过药物杀灭病原体,病好了,或者调节内环境,把血糖控制理想了,这就是目的,对它来说,是标本兼治了。如果疼痛用止痛药止住了,这为治标,再把痛的原因祛除了,这为治本;中医也有治标和治本的区别,如一个体虚的病人,外感风寒了,如果风寒较急,先治它,就为先治标,再调体虚,就为后治本;大便不通为急,先治它,为治标,再调引起这个的病因,如脾胃虚弱引起大便失调,这也算治本。所以,治标和治本都是相对的,没有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这种局限的说法。??
问急性病要看西医,好得快?慢性病就要看中医,慢慢调理身体?答不是!
其实也不然,如在古代,肺部感染、急性胆囊炎、尿道炎、胃肠炎、急性哮喘发作、心绞痛等急性病、发热性、感染性疾病,都是通过中药来治疗的,在临床中也证明,用得到位,往往1-2剂便能药到病除或控制病情的发展,这与中医师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不代表中医不能治疗急性病。
至于慢性病看中医,确实有比较合理的地方,有很多病通过西医的用药已经达到“指标”控制理想的程度,但病人往往仍很不舒服,这就是与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