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少数民族节日调查报告

点击蓝字   泥人节这天,人们穿上盛装,早饭之后,人们便在早已放干多余塘水的塘边聚集,塘中放有各家各户从田中捉来的鲤鱼。活动开始,人们赤裸涌入泥塘,先进行捉鱼比赛,谁要是捉到一尾鱼,便会追逐嬉闹,抓泥抹人。随着塘中鱼越来越少,水与泥被搅成泥浆,塘中人便相互追打糊泥,人人都变成泥人,井在塘中做出各种怪样,乱舞乱跳,高声大叫,情形滑稽,引得塘岸边的人欢呼雀跃。

图1-8-1来源网络

1.8.2水族端节

民族:水族

时间:农历八月至十月

流传地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

节日形式:家族祭祖、端坡赛马、文艺表演、体育竞技、铜鼓和木鼓演奏等。

简述:水族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新年”;“借”,意为“吃”。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一般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约在农历十月初至十一月中旬)时长49天,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节日。节日前夕,水族人民舂新米,酿新酒,缝新装,筹备各色食品、果品,以备祭祖待客之用。除夕夜,人们将铜鼓或大皮鼓悬于庭中,尽情敲击,以示辞旧迎新。初一凌晨,各家设素席,祭品有鱼(水族把鱼看作素菜)、新糯粑、新米饭、新米酒、豆腐、笋干、南瓜、花生、水果、糖、青菜等。其中尤以清蒸或清炖“鱼煲韭菜”和“炕(烤)鱼”为必不可少的祭品。

图1-8-2来源网络

09九月

1.9.1九月九酿酒传酒节

民族:布依族

时间:九月九

流传地区:荔波县水春村布依族第三届九月九酿酒传酒节

节日形式:展示酿酒过程

简述:九月九酿酒传酒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九月初九,祖先把传统的酿酒技术传承给后代,后辈为了纪念祖先,每一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水春村布依族都会举办酿酒传酒节。

节前村民们上山采摘药材,节日当天村民按传统配方为宾客们展示酿酒过程,布依族独特的酿酒技术在当地广受欢迎。

勤劳的水春布依族人民在历史变迁中不断探索优秀的酿酒技艺,并世代传承,如今这一酿酒技艺不仅仅是祖先传下来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成为了当地布依族人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当地依靠传统酿酒技艺酿造的美酒不仅在本县销售,更销往都匀、贵阳甚至广西等地,远道而来的游客们到水春也必带上几坛美酒回家。

图1-9-1来源网络

10十月

1.10.1鼓藏节

民族:苗

时间:十月、三月

流传地区:凯里市、雷山县

节日形式:祭祀、跳舞

简述:鼓藏节是远古苗民祖先崇拜留传下来的一种古老的祭祖仪礼,也叫“祭鼓节”、“鼓社祭”、“翻鼓节”、“吃鼓藏”等名称。一般隔十三年举办一次,每届要连续举办四年的仪式活动,才算完结,其规模宏大,形式奇特,寓意丰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

鼓藏节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祭祖拜天地神灵又有庆贺丰收,唱歌跳芦笙舞,举办传统体育娱乐活动。在过节中,一般都以宗族或房族为单位,在第二天或第三天分别邀请祭师唱诵呼唤天神地神和祖宗神灵来过节的“鼓藏歌”,追溯苗族自远古以来直到本家族的历史,对全体鼓社成员进行一次次的历史与文化的再教育,要求大家世世代代永远牢记苗族的历史与文化。

图1-10-1来源网络

十一月

1.11.1侗年

时间:每年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日之间

民族:侗族

流传地区:贵州黎平、榕江、从江

节日形式:唱祭祖歌、请客访友、宴饮作乐

简述:侗年是侗族感谢祖先保佑的传统节日,也是侗族家人团圆、庆贺丰收的节日,同时又是侗族文化大展示的节日,主要分布在榕江西北片区的乐里七十二寨、寨蒿四十八寨等侗族地区。侗年最重要的仪式是“斗莎”(即唱祭祖歌),“斗莎”的目的除了祭祀祖先外,还是老人们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无论是小孩、成人,还是青年人新婚伊始,老人们都要通过“斗莎”,教育下一代为人处世、明辨是非、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等。

图1-11-1来源网络

十二月

1.12.1苗年节

时间:农历的九、十、十一、十二月

民族:苗族

流传地区:贵州黔东南雷山县

节日形式:拜年、游方、踩鼓

简述:苗年节,是苗族人过的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

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饭,守岁到午夜才打开大门放鞭炮,表示迎接龙进家。在天刚拂晓时,每家都由长辈在家主持祭祖。早餐后,中青年男子便上邻居家拜年。在新年的头两天,家里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扫地;妇女不做针线活;有的地区,妇女不做饭,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粪等等。

苗乡的男婚女嫁,一般都选在过苗年的时间。从第四天开始。一些老年男女也纷纷挑着酒、肉、糯米粑等等走亲访友,或者在家忙于接待来宾;一些年轻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里吹笙跳舞,或跳铜鼓舞、斗牛;或者小伙子去别的村子游方场“游方”,男女丁互对歌,倾吐爱慕之情。前后活动,历时9天左右才能结束。

“苗年”一般持续五至十二天,在这段时间里,串寨喝酒、跳芦笙是必不可少的活动。苗年里的“申”日或相近生肖日,寨中还会隆重“起鼓”,盛装男女围着鼓欢跳,名曰“踩鼓”。外寨的男子与寨中姑娘在晚上对歌“游方”,如此数天,至子日或丑日结束。

图1-12-1来源网络

02贵州省少数民族节日空间分布情况及分析

下图是各个地州市在我省的位置分布情况:

图2-1来源网络

由图2-2,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节日占比很大,而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节日相对较少,原因分析如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居住着苗、侗、汉、水、瑶、壮、布衣、土家等民族。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别称,一年中有节日集会多个。节日活动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节、“三月三”歌节,水族的端节等等。通过对民族节日的隆重纪念,增强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也让其他民族了解到我们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因为民族文化需要不断强化才不会被遗忘,所以民族节日就是强化民族文化的最佳形式。

图2-2(图自制)

通过图2-3我们可以了解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在贵州省南部,而北部则相对较少。这是因为我省南部地区隔湖南西南部和广西北部,这两个地区本身少数民族比例就很高,所以我省南部的少数民族比例占比较大,少数民族的氛围也比较浓厚进而使该地区的少数民族节日较多。其他北部地区受到地域地区等的影响使得少数民族较少,则其少数民族节日也较少。

贵州省少数民族分布地图2-3(来源网络)

最后由图2-4可以看出九个地州市中有些节日是多个地区都存在的。因为民族节日是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与传递着传统。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即使在我省其他地区少数民族人数少但他们都会在同样的日子里庆祝节日,因为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如跳花节在贵阳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都有着共同的节日,再如三月三这个节日在遵义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铜仁地区都有流传。

图2-4(图自制)

03贵州省少数民族节日与旅游业相结合3.1少数民族节日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意义

3.1.1贵州省少数民族节日与旅游业结合的优势

(1)资源丰富。贵州是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壮、蒙古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民族节日多具有较大程度的地方性。据不完全统计,一年之中,贵州省有数百个民族节日集会,集会点达多处。小规模节日仅限于一村数寨,参加者成百上千人,盛大节日则涉及毗邻的几个县乡,云集数万人。

(2)吸引力强。各个民族都有独到的特色,不同的节日活动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和兴趣。能歌善舞是少数民族的共性,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歌舞活动。这些民族节庆旅游活动是少数民族文体活动的精华,集中展示了少数民族的服饰、歌舞、体育、宗教信仰、民间工艺和民族风情。这为旅游者直接地了解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体验各民族在节日活动期间那种奔放、狂欢的情感,提供了极好的场所,也为节日旅游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这样的旅游业与民族文化节日的开展能够使游客零距离、切实的感受到文化魅力,融入当地民族文化习俗,促使自身与民族文化交流,培育多彩灿烂的友好民族友谊。(来源:陈素平,成慕敦.《少数民族节庆的旅游开发》)

3.1.2少数民族节日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意义

(1)全力挖掘和开发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旅游,能满足各种层次的旅游者多方面的旅游需求。旅游节庆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服饰、建筑、宗教、礼仪、歌舞、戏剧、饮食等。通过少数民族节日旅游,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参加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顺应自己的审美心理和欣赏层次,既得到身心的放松,又增长见识。

(2)在挖掘和开发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旅游的同时,有利于保护和更好的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习俗及民族节日。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瑰宝之一。节日旅游较其它旅游活动来说,更集中多样和更突出地表现了民族文化特点。它凝结着民族历史、人类起源、宗教祭祀、农事生产、娱乐交际、伦理道德观、审美趣味、服饰等民族文化。从节日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民间艺术、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礼仪、民族饮食、宗教文化、经济生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开展好民族节日活动。

(3)全力挖掘和开发少数民族节庆旅游,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少数民族节日旅游作为新的旅游形式,对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除了直接增加财政收入以外,节日旅游还具备较大的关联作用,能促进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宾馆旅社、商业贸易等同步发展。而且,节日旅游的发展能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为少数民族的劳动力配置提供适当的结合点。

(4)在民族节日活动开展时,不仅增加了游客对当地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同时也推动了该地区的服务产业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同时能够提升附近地区的旅游景区知名度,使民族节日活动成为该地区的“明信片”,促使经济增长加快脱贫进度,进而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3.2案例分析--以黔东南州和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3.2.1、黔东南州

表3-2-1(数据来源黔东南州统计局表自制)

(1)黔东南州全域旅游发展水平

黔东南州旅游业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逐步壮大,旅游总收入从2年的.29亿元增加到年的.13亿元,尽管年因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总收入的同比增长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年均增长率达到45.04%,超出贵州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而生产总值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生产总值由2年的.63亿元增长到年的.5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1.92%,同比增长率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基本上呈现递增趋势。

(2)黔东南州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

黔东南州全域旅游发展的优势:

①资源优势。黔东南州是苗侗民族文化资源富集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充裕,民俗文化特色显著,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优越。

②经济优势。旅游业已经成为黔东南州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收入占GDP比重逐年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后发优势。黔东南州旅游有较强的后发优势。虽然黔东南州全域旅游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但是可以充分借助全国其他地区全域旅游发展的经验教训,探索出一条具有一定特色和示范效应的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道路。

黔东南州全域旅游发展的劣势:

①全域旅游空间布局不够合理,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交通与区位等的原因,黔东南州旅游发展呈明显的地区不平衡现象,地区差异较大,且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②产品同质化高,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官方旅游市场管理能力有所欠缺。黔东南州大部分苗寨、侗寨景区旅游项目基本雷同,商业化严重,且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旅游管理基本是官方进行,比企业化、专业化旅游管理效率低。

③高层旅游从业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低。黔东南州高层次人才不多,高层旅游从业人才更少,总体智力资源匮乏,旅游管理人才缺乏,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对旅游产业的链条延伸、附加值增加、创新能力提升形成挑战。

黔东南州全域旅游发展的机遇:

①上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国家、贵州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扶持和发展旅游经济,为黔东南州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②贵州省“5个工程”、黔东南州“6个20工程”的发展机遇,这些都将为黔东南州实现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机遇。

黔东南州全域旅游发展的挑战:

生态环境脆弱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外来文化冲击对文化原真性的威胁;国家优惠政策共享,竞争日趋激烈的威胁;客源理性品位提升,网络维权意识增强的威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短期难以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挑战。

图3-2-1(数据来源黔东南州统计局图自制)

3.2.2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通过举行斗牛、斗雀、斗鸡、斗狗、跳芦笙、踩鼓、游方、晚会、铜鼓舞芦笙舞等一些少数民族节日活动,以少数民族节日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强烈的市场化运作;党政强力推动,多主体共同参与;共生共建共享的发展之道;建立民族文化利益保护发展的共享机制以及景区社会治理善用民间智慧等做法,通过旅游全面带动,促进了西江苗寨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实现了西江苗寨从苗族传统村落向民族现代村落的巨大转变。西江千户苗寨的数据分析:

-这两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西江千户苗寨的后发优势开始明显,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省内的旅客利用小长假来度假,因此客流量在这几个月出现了高峰值现象,经济收入也相对应出现增长现象由此可见,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旺季季节,正是黄金周时期,促进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业的发展和提高旅游扶贫效应。年到年整体趋势是逐渐上升,逐年上升,年因为疫情有所下降,总体向上的趋势在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总值是持续上升的。

表3-2-2(数据来源黔东南州政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irasendoh.com/ndyyx/12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