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癔症的表现与原理

癔症的表现与原理

癔症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一组病症。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癔症”的发病是一种压抑机制,也就是将痛苦的心理内容从自己的意识中转移出去,诸如遗忘就是通过压抑这种痛苦的精神内涵而保护个体不受外界环境侵扰或感情困惑。

癔症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约3.5%,在精神科门诊中占初诊病例的3%~4.5%,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变幻莫测。临床表现一般可归为两大类,即精神障碍和躯体障碍。目前普遍认为性格特点是本病的发病条件,精神创伤是发病的诱因,体格检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又无相应的器质性损害证据。该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多以暗示治疗和药物对症治疗为主。

癔症性躯体障碍最常见的为痉挛发作,又称假性癫痫发作:常于情绪激动或受到暗示时突然发作,发作无一定形式,例如四肢挺直、肢体抖动、抽搐、阵挛或角弓反张,呼之不应,发作过程中有时伴以肢体的各种动作或挣扎状,如揪衣服、抓头发、捶胸、抓人,在床上翻滚等,历时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也可以表现为肢体瘫痪、失明、失聪、色盲、失音;各种躯体症状,如腹痛、呕吐、头痛、心悸、气促、过度换气等。经各种检查没有可以解释这些障碍的躯体疾病证据,通常被认为是引起混乱的、急性冲突的心理能量转换为躯体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患者应用躯体的症状和体征来表达内心冲突。

癔症性精神障碍常见为情感爆发,表现为情绪的失控,如嚎啕大哭、喊叫、吵闹不安,可伴以冲动行为,伤人、毁物等,情绪变化迅速、激烈,有时伴有附体感,癔症的附体是一种体验而不是妄想,,发作时的语言和行为是患者在代替附着者讲话而不是自己的语言,附体症状的发生还与病人的经历,心理状态,所遭受的精神刺激,文化背景均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初发时常被医院急救。癔症是一种急诊科常见病。癔症是易受暗示影响的疾病,迷信有时也有治疗作用;但迷信影响了患者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延误治疗,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残甚至死亡;并且迷信亦可直接引起疾病。

12

集体癔症发作

癔症的集体发作或称流行性癔症是癔症发作的特殊形式,多发生在共同生活、经历和观念基本相同的人群中。多见于情感不稳定的青少年。日本学者中村认为,“流行性癔症和癔症的发病机制是有区别的,一般癔症是以性格因素占主导地位,而流行性癔症则以环境因素为主”。

Wessely将集体性癔症分为集体性焦虑型癔症和集体性运动型癔症两种类型。集体性焦虑型癔症发生迅速,通常在24h内缓解;其发生通常是因为意识到危险(如奇怪的气味、变质的食物、污染的水或空气);症状持续时间短暂,主要包括过度换气、头痛、眩晕、恶心、乏力等,以上症状是对极度焦虑的一种压力反应;致使流行加剧的因素包括近期的地理政治性事件、传言、民间传说、宗教信仰、媒体报道,以及权威机构不确定的解释等。集体性运动型癔症通常发生于非西方国家,患病群体起病之前承受着极大压力,通常有严格的家庭教育或宗教教条;症状包括出神状态,表演性或精神运动性适应不良,以及因为焦虑长期蓄积、压抑导致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元信号传导异常,引起短暂的抽搐发作、痉挛等。

据此,控制集体性癔症流行的关键在于缓解人群的焦虑情绪,在疾病流行之初,应尽快对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向人群宣教,缓解人们的焦虑情绪;将患者与未发病人群隔离,并尽量避免探视;为减少医源性因素的影响,应适当避免使用救护车的警报声;在诊疗过程中,除鉴别疾病所必需的检查,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以免造成患者过分焦虑而使症状反复发作;为减少媒体不当的报道,应尽早成立医疗专家团队,及时向公众公布。

癔症与其他精神障碍的鉴别

有人说,知道了精神分裂症和癔症的历史和现状,也就知道了全部精神病学,可见两者在整个精神医学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癔症是精神科的一个陷阱。癔症的发作几乎可以模拟其它任何一种精神障碍,而很多精神障碍的早期也可能以癔症发作为表现形式。

如急性起病的精神分裂症早期片断的幻觉、妄想及行为紊乱状态,躁狂发作时的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抑郁型木僵及急性应激障碍与癔症性精神障碍,在没有充分了解症状的病因、特点、病情经过的情况下,是难以作出诊断的。观察时间过短则无法充分暴露其特征性症状,由于住院时间短,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易被误诊成癔症性精神病。

癔症性精神障碍常有突发突止的情况,有时需要与癫痫精神运动发作鉴别,癔症性昏厥需要与不典型的癫痫发作鉴别。当发作心理诱因不明确、病程较长、发作症状不典型或伴有精神症状时,易导致误诊,特别是“癔症性抽搐发作”与“癫痫”不易鉴别。癫痫的抽搐发作一般有强直、痉挛和恢复3个阶段,具有突然性、短暂性、发作性和刻板性的特点,常有咬舌、摔伤、大小便失禁及特异性脑电图等表现,伴意识障碍。而在癔症性抽搐发作中,患者常有心理诱因,发作时为意识改变状态,常表现为动作夸张做作,无咬伤。

癔症的人格基础

目前比较公认不同性格的人都有可能患癔症,癔症人格在癔症中约占30%左右。癔症具情绪的不稳定性,喜怒哀乐等情绪容易转变和波动,可以突然暴发,也可迅速消失;感情用事,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对自己喜爱的人和事,可赞美得十全十美,一旦触怒自己,就可以贬低得一文不值。以自我为中心,处处夸耀和显示自己、吹嘘自己,要求别人顺从自己。若在病中则夸大症状,祈求同情获益;他们极富表演色彩,越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irasendoh.com/lctx/8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