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心内科团队顺利开展系列新技术,再创

时代是出卷人。年5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广州的宁静,给疫情防控工作布下了一次大考。

我们是答卷人。一直以来,心内科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科学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快速恢复医疗工作,满足广大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在不到半个月时间内,陆续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和高难度手术。“啃下难啃的骨头,来一个治疗一个,决不放弃!”团队成员加班加点,干劲十足,以更优质医疗服务让患者从此“心”安,向人民群众交出了满意答卷。

首战告捷!

广东省首批经静脉途径二尖瓣修复术成功实施

7月15日,王景峰教授、陈样新教授团队应用经导管二尖瓣瓣膜夹系统(DragonFlyTM)成功完成广东省首批经静脉途径二尖瓣修复术。该系统是中国第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经股静脉二尖瓣修复产品,它在临床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院在二尖瓣介入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76岁的陈姨日前因“二尖瓣脱垂并重度返流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来到我院心内科就诊。在对其优化药物治疗之后,陈姨仍然反复经受心衰发作的折磨,经胸超声检查提示她同时存在“全心增大,左房内径39mm,左室舒张末径59mm,左室射血分数降低(50%)”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合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治疗团队评估为其进行外科开胸手术的风险较高。

经过多学科团队的反复讨论,心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团队认为采取经股静脉路径进行二尖瓣修复是最适合陈姨的手术方式,并决定选择DragonFlyTM经导管二尖瓣瓣膜夹系统实施缘对缘修复手术。

手术过程

手术团队合影

手术在患者全麻状态下进行,经股静脉入路,穿刺房间隔后在经食道超声和X射线引导下将瓣膜夹器械输送到左心室,捕捉和钳夹二尖瓣前叶和后叶并关闭瓣膜夹,经食道超声反复确认手术效果后,最终释放二尖瓣瓣膜夹,术中器械操作时间约60分钟,术后二尖瓣瓣口由单孔变成双孔,即刻二尖瓣反流程度显著下降(由术前的4+即刻下降到1+),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显著下降。在医院王建安教授团队的大力支持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三天陈姨就康复出院了,而传统外科瓣膜置换手术通常需要术后2周左右才能出院。

突破!

不开胸“搞定”心脏手术

TAVR术解决“心脏阀门”难题

TAVR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和推广的一种微创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和关闭不全的方式。这种术式仅需要通过切开或穿刺两侧股动脉,而不需要开胸和体外循环即可以实现人工瓣膜置入,从而替代原有瓣膜的功能。患者通常在术后第二天即可以下床活动,住院约1周可出院。TAVR术的疗效和开胸手术相仿,但可使主患者免去接受开胸手术的痛苦,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理想方式。

心内科在王景峰教授和聂如琼教授带领下,TAVR团队精心钻研,对每一例病例均进行详尽的术前分析、谨慎而又娴熟的术中操作,以及仔细的术后管理,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目前完成数量及质量均居全省前列。同时,TAVR团队力求创新,将TAVR术的适应证不断拓宽,除了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主动脉瓣中重度返流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近期,TAVR团队“一口气”圆满完成两例高难度的主动脉瓣疾患病例。67岁的郑伯因反复气促伴胸痛2年反复在多地多次住院,医生均告诉他“主动脉瓣膜中度狭窄合并重度关闭不全”,建议外科手术。郑伯家人考虑到老人家年纪大,个子小体重轻,担心无法承受开胸换瓣的“大动作”。慕名来到我院心内科后,聂如琼教授、林永青教授、郑韶欣教授、张海峰教授和TAVR团队一起对郑伯进行了全面评估,认为郑伯的主动脉结构合适通过微创的方法植入主动脉瓣。经过仔细术前讨论后,TAVR团队为郑伯实施了手术。3个小时后,郑伯拔除了气管插管,可以说话了,第二天便可以站在床边活动,各项生命指征均良好。

手术团队合影

TAVR手术是一项高难度介入技术,需要临床经验丰富、技术能力过关、整体配合默契的专业团队规范化开展,由心内科、心外科、超声心动图、影像科、麻醉科、护理等多学科协同完成,尤其是心血管外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目前,全国仅少数大型心脏中心可以独立开展,我院心内科成功实施多例TAVR术,标明了心内科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推动了国内心脏瓣膜病的治疗迈入新的里程碑。

拳头品牌!

复杂心律失常消融变得“不复杂”

心律失常的导管介入治疗也是心内科的拳头品牌。目前心律失常团队在王景峰教授、谢双伦教授的带领下,能独立完成导管射频消融、冷冻球囊消融、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左心耳封堵等常规手术,尤其是在复杂心律失常消融领域,如多次射频消融术后或外科术后的房扑房颤、心肌病室速等方面均有较深造诣,其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居全省前列。

就在上周,73岁的严姨因“反复心悸”慕名找到王景峰教授,经过仔细询问,原来严姨在3年前就因为确诊房颤在外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术后1年多患者再次心悸,心电图提示房扑,医院行“房扑射频消融术”。这次严姨再次出现心悸症状,心电图提示房扑复发。对于已经消融过了两次而复发的患者,心脏可能有多处瘢痕,房扑折返机制会十分复杂,再次手术的风险很大。

手术团队合影

经过充分讨论,王景峰教授和谢双伦教授决定为患者实施第三次射频消融。谢双伦教授首先为患者进行详细的左房基质标测和拖带标测,其次进行了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又将左右肺静脉的肺静脉电位隔离,患者的房扑周长和顺序开始不断变化,但房扑仍始终难以终止。谢双伦教授始终不放弃,经过大约七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标测出是围绕backman束的双房间隔折返,在右肺静脉顶部消融房扑骤然终止。“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也是心律失常团队锲而不舍精神的真实写照。

世界最小!

Mirca无导线起搏器,划开心脏起搏新时代

由王景峰教授、周淑娴教授和陈样新教授组成的心脏起搏团队始终保持国内一流水准,在省内率先植入Mirca无导线起搏器,引领着起搏器更小化、更便捷、更精准、更安心的未来发展方向。

个子有些瘦小的陈婆婆今年77岁了,确诊乳腺癌需要放化疗。在最近一年,陈婆婆每个月都有数次突然眼前发黑,几乎晕倒。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陈婆婆心脏有间歇性停搏,最长达4.67秒,非常迫切需要置入起搏器治疗。

传统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的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手段。但是传统起搏器体积较大,需要经静脉途径植入起搏电极,并在皮下制作囊袋埋藏起搏器。考虑到陈婆婆身体基础情况一般,放化疗后抵抗力低下,王景峰教授团队经评估后决定给陈婆婆进行Micra植入术。

传统ICD电极经静脉植入心脏内(左)和新一代S-ICD全系统在心脏外(右)

S-ICD植入术后影像

无导线起搏器Micra植入术后影像

无导线起搏器Micra创伤更小,通过股静脉入路植入,无需植入心内膜导线,也无需在胸前皮下制作囊袋放置起搏器,体积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重量仅约2克,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无导线起搏器。虽然轻巧,但却拥有超强的电池续航能力,寿命超过12年,同时兼容1.5T(特斯拉)/3.0T核磁共振扫描,不会影响核磁共振检查。

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2-3天,陈婆婆顺利出院了。32岁的卢护士也青睐选择这个最先进的“明星产品”。1周前,卢护士在上班的时候突然晕倒在电脑前,完全失去意识,并且有手脚抽搐。经检查发现卢护士患有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也就心脏里面的主要电路出现了传导问题。考虑到美观的要求,卢护士来到我院心内科就诊,经王景峰教授教授团队评估后实施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术后胸壁没有任何疤痕,因为没有经腋静脉置入心内膜导线,手部活动完全不受限制,卢护士出院后很快又重新投入工作。

手术团队合影

打破“天花板”!

逆向技术挑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危害最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复杂冠脉病变更是危害更大,致死、致残率更高的临床疾病。虽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我国发展已有20余年,但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仍是难倒大部分冠脉介入医生的“天花板”。

近年来,聂如琼教授和张海峰副教授等勤于钻研,取得了较大突破。目前已常规开展逆向技术,如开展慢性完全病变、钙化合并前三叉真性分叉病变等困难、高危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居省内领先水平。

今年疫情之后,复杂冠脉团队就打了一场硬战。65岁的蔡伯因为胸痛就诊。年前蔡伯发生心肌梗死,当时条件限制,没有进行支架或搭桥治疗,此后反复胸痛。年蔡伯在外院做冠脉造影发现右冠脉近段完全闭塞,存在左向右侧枝循环,是典型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当时蔡伯没有对右冠脉进行介入治疗。张海峰副教授判断,这条已经完全闭塞的右冠脉就是蔡伯心肌梗死的元凶。闭塞了20年,开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王景峰教授、聂如琼教授、刘品明教授和张海峰副教授对该例病例进行了详尽的术前讨论和准备,并由张海峰副教授实施了介入手术。通过造影可以看到,该右冠脉闭塞节段非常长,正向导丝无法通过,团队巧妙结合使用逆向介入的方法,顺利完成了手术!

开拓新领域!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成功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术虽然在我院心内科起步较晚,但进步最快。在王景峰教授的关心支持和罗年桑教授、心外科杨艳旗主任的指导下,黄图城医生通过潜心研究,掌握了房间隔缺损双伞封堵、冠状窦瘤破裂封堵、嵴内型/嵴上型室间隔缺损封堵等新技术。特别是近期以介入的方法建立轨道后予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成功封堵一例右冠窦瘤的患者,术后第3天即出院,大大减少患者手术风险和经济负担。

“精准对接人民健康需求,做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是医者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新技术,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向专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攀登医学高峰!”心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表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心内科团队必将继续保持朝气蓬勃、团结向上、锐意进取的良好状态,以一流过硬的医疗技术和优质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健康中国”再立新功!

RECOMMEND推荐阅读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新篇章!我院心内科团队成功完成广东省首批经静脉DragonFly二尖瓣钳夹术

责编:黄睿、刘昕晨

初审:张阳

审核:林伟吟

审核发布:欧阳霞

好看的话,不妨点击分享给好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irasendoh.com/zlyy/127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