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C丨冯睿主动脉疾病3N3V

在主动脉疾病3N3V分区的微创腔内治疗领域中,临床一直致力于新型治疗器械或技术的发展,目的在于精炼常规手术、提高复杂手术成功率,处理现阶段治疗方案无法解决的问题,目前已取得颇为满意的成就与进展。在中国血管论坛暨年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CEC)期间,医院血管外科的冯睿教授分享了其中心的临床诊疗策略经验。

主动脉3N3V分型特点

主动脉3N3V分为6个区,包括3个内脏区:N1升主动脉区、N2降主动脉区、N3肾下腹主动脉区;3个分支区:V1主动脉窦区、V2主动脉弓区、V3腹腔分支动脉区,进一步细化分型为12个亚型(Figure1)。

Figure1

主动脉分型

N3区:肾下腹主动脉区腔内微创治疗

N3(Ⅰ)亚型,目前常规选择保留单侧髂内动脉的治疗方案。在治疗方案上,经历了双侧髂内动脉栓塞隔绝、杂交保留一侧髂内动脉、“喇叭腿”法保留一侧髂内动脉、“双炮筒”法保留一侧髂内动脉的发展过程。

但在“双炮筒”法的过程中,发现了诸多问题,如短期内瘘、长期闭塞,且闭塞率非常高,几乎所有患者都会闭塞一次。目前由于IBD植入方式的局限性,便开始探索自制分支型移植物,来保留双侧髂内动脉,改善近远期结果;同时也显示了髂内动脉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改善非常重要。

V3区:腹腔分支动脉区腔内微创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创新设计个体化新方案,如经假腔修复技术、烟囱技术、逆行潜望镜技术、改良八爪鱼技术,隔绝主动脉夹层远端多裂口并重建保留全部内脏动脉,治疗远端假腔瘤样扩张。对于大部分患者的远端假腔扩张问题,可使用非对称双腔隔绝技术(Figure2),无主体腔内移植物、弹簧圈、凝胶等植入,可提高通畅率、降低脊髓缺血及截瘫率。另一选择是自制分支型移植物支架(髂内/主体),重建保留全部内脏动脉,腔内微创治疗胸腹主动脉瘤,其近期或远期疗效都十分可靠(Figure3)。

Figure2

非对称双腔隔绝技术

Figure3

自制分支型移植物支架

V2区:主动脉弓区腔内微创治疗

我国目前应用广泛的是激光/钝性穿刺,可调弯鞘原位开窗。分支型腔内移植物重建LSA,治疗弓降交界主动脉病变,目前国内使用不多。尝试使用双分支、三分支腔内移植物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但在实践过程中,需面临如导丝缠绕等问题。

V1区:主动脉窦区腔内微创治疗

我国首例球扩式主动脉瓣狭窄腔内微创置换术于年完成,首例主动脉瓣严重返流腔内微创置换术于年完成。

结论

主动脉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全分区全微创腔内治疗,但在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新器具新方法的发展、患者的获益外,还要在充分认识治疗方案、设计原理、解剖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微创操作,在谨慎尝试的基础上认真随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irasendoh.com/ndyyx/12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