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1日公益讲堂创伤心理学上课堂笔

创伤心理学(上)

一、什么是创伤

心理创伤是可以影响整个人,包括身体,智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它是指那些有生活中具有较为严重的伤害事件所引起的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甚至生理的不正常状态。

1.创伤性事件

创伤事件是指那些严重威胁到安全或躯体完整行的,引起个体社会地位或社会关系发生急骤的威胁性改变并引起个体心理上产生反映的事件,其心理反应的共同特点是感觉强烈的恐惧,无助,失控,毁灭的威胁或其他的内心体验。

1)大创伤事件

超乎寻常的人类体验,会威胁到每个个体的生命,自身或者他人躯体完整性的事件,个体会体验到强烈的无助、恐惧以及害怕,如同心口的大石头。

2)小创伤事件

是指任何在儿童期普遍存在的负性经历,如同鞋子里的细沙,无法排解也不能摆脱。

2.造成创伤的原因

1)自然灾害

2)公共卫生事件

3)社会公共事件

4)人为突发事件

二、心理创伤的分型

1.Ⅰ型(急性)心理创伤

1)定义:发生在成年期的一次性创伤称为Ⅰ型创伤(包含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适应障碍等)如地震、火灾、爆炸。

2)特点:

a)一次性、时间短暂

b)可发生在成年期不同阶段

c)一般持续3个月之内

d)自然愈合、治疗获益或转为Ⅱ型创伤

2.Ⅱ型(慢性)心理创伤

1)定义:持续时间长、反复发生的,开始于童年期。(包含: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适应障碍,躯体化障碍,严重应激障碍未定型)

2)特点:

a)时间久,影响大

b)可发生在儿童和成年期的不同阶段

c)不易自愈

d)症状表现复杂“神经症症状”

e)可由Ⅰ型演变成Ⅱ型

三、创伤导致的临床问题

1.应激性障碍

1)急性应激障碍(ASD)

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a)创伤事件的再体验

b)回避

c)警觉性增高

2.抑郁障碍

1)创伤性哀伤:强烈的侵袭性思维、悲痛的怀念、感到过度的孤单和空虚,过于回避追思死者的事情、不寻常的睡眠障碍、对个人活动兴趣的丧失

2)抑郁症:PTSD最常见的一种共病,首先主诉抑郁心境

3)精神病性抑郁: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更易发生PTSD

3.焦虑障碍

1)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2)惊恐发作PD

3)创伤后恐惧

4.分离障碍

对意识、记忆、身份或环境知觉的整合功能的丧失。对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回避。

5.身心障碍

1)心身障碍:疼痛、胃肠道症状、性和神经系统

2)转换障碍:癔症瘫痪、失音等

四、分离性障碍

1.概述

早期称为癔症,是由一种人际创伤导致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较为多样。从ICD-10开始,癔症的概念被废弃,由分离(转换)障碍取而代之。在ICD-11中,沿用分离障碍概念,但转换障碍不再作为与分离障碍平行的范畴,而是作为分离障碍下的亚类,改称为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在DSM-5中,转换障碍则历史性地与分离障碍分开,被移到“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大类之下。

2.分离性障碍的特征

1)患者非自主地、间断地丧失了部分或全部心理-生理功能的整合能力,在感知觉、记忆、情感、行为、自我(身份)意识及环境意识等方面出现失整合。

2)与药物或物质的直接作用无关,也不是其他精神和行为障碍、睡眠障碍、神经系统或其他健康状况的症状表现,且症状表现不符合当地的文化、宗教习俗。由创伤事件引起,与幼年创伤经历有关,暗示性高,稳定性差。

3.分离性障碍的理论

1)神经生理学理论

在应激状态下,大脑皮层对传入的刺激抑制增强,可能出现感知整合失调。

2)精神分析理论

从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解释分离性障碍,认为个体将意识中的无法调和的冲突阻抑到潜意识中,然后将冲突分离,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以避免个体主观的苦恼,其本质是内部冲突无法整合。

3)行为主义

环境对症状起到诱发、强化的作用,甚至使患者在症状的出现或持续中得到来自周围社会人际环境的“继发获益”,从而强化症状的持续存在。

4)认知心理学

主要是由于个体的信息加工出现了问题,涌入的信息太多,无法有效加工。

五、分离性障碍的临床分类

1.分离性精神症状障碍

以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抽搐、木僵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在被观察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irasendoh.com/zzzl/8777.html